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6-8.6%;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10.9-12.5%。
1,情绪持续性的低落、忧伤,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 2,对一切事物丧失兴趣,抗拒社交 3,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4,没有明显原因的长期失眠、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身体总是疲惫
患上抑郁症的人
往往有这些症状
咱们刚才提到,抑郁的早期表现中,第二种症状是最值得注意的,也就是孩子对一切丧失兴趣。
这也是抑郁症最典型的特征,他们会对任何事情都无精打采。
正如片中所说: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片中记录了一个叫钟华的孩子,她原本性格开朗,却在高三患上了抑郁症。
钟华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
学校一天共8节课,我会躺在桌子上8节课。回家后就躺在床上,有时候哭,有时候不哭,一躺躺5个小时。洗澡或者洗脸刷牙,然后晚上再接着失眠。
但其实这种累,不是由于体力消耗而带来的,而是由于精神内耗。
因为一点小事,抑郁症患者也会用最悲观的态度反复解读、琢磨,把自己折磨得疲惫不堪。
这些孩子,不是懒,不是作,更不是矫情,只是生病了而已。
孩子患上抑郁症
往往表现更隐蔽
孩子患上抑郁症后,很多父母都感觉特别“突然”,一点预兆都没有。
但其实,每个抑郁的孩子都会流露出一些迹象,只是容易被忽视和误解。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 崔永华说:相比成人,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表现更偏向孤僻、愤怒、厌烦。
孩子们身心还不成熟,情绪控制力差,爆发出来的症状比较激烈。
也正因为如此,很多父母会认为: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有点叛逆而已。
在纪录片中,初一开始患病的小女孩子烨,就是如此。
从初一到初二,2年的时间,她一直以各种方式向父母发送求助信号,但父母并没有当回事。
走投无路之下,她选择了一些极端的方式排解压力。
子烨分享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剪刀套不见了,自己怎么找也找不到,一下子就焦虑起来。
她想让自己冷静下来,于是拿剪刀划破了手。
看到鲜血,感受到痛疼,她冷静了下来。
这也是青少年患上抑郁症最危险的地方,他们会因此而伤害自己,甚至放弃生命。
在初三开学前一天,子烨真的坚持不住了。她在家里疯了一样,摔东西、发脾气、威胁父母带自己看医生。
终于,这次父母带她去了医院,并确诊了抑郁症。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抑郁了?
每次说起孩子得抑郁症,很多父母都感觉不可思议。
“现在的孩子要啥有啥,怎么会抑郁呢?”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得抑郁症,它就像生病一样,不受人的意志左右。
造成一个孩子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更是多样性的。
可能是先天基因遗传,也可能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后天环境的影响。
遗传基因我们无能为力,但教育理念,家庭环境,却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纪录片中几个孩子的患病原因,避免更多的孩子心灵生病。
▎被过高期待
前面提到的高三女生钟华,她患上抑郁症,和母亲的高期待有一定关系。
妈妈对女儿的要求是,成绩拔尖,最好一路考进哈佛这样的世界名校。
为了激励女儿,妈妈永远盯着成绩更好的孩子,希望她考得更好。
如果钟华考得不错,妈妈就会问:第一是谁?
但钟华考了第一,妈妈又会问:全年级第一是谁?你排多少名?
要求孩子进步无可厚非,但问题就在于,钟华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是“考得更好”。
这不是一个具象的目标,孩子永远也做不到,就很难有成就感。
同时,父母总是不满意自己,钟华就很难从父母身上收获价值感。
钟华感觉自己就像一头驴,前面掉了一根胡萝卜,拼命的为此奔跑。
高强度的学习,加上精神压力,最终把她给压垮了。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当孩子患上抑郁症
我们能做什么?
多悬啊,那一刻钟华妈妈如果没有选择理解和接纳,就不会有今天痊愈的钟华了。
对抗抑郁,除了寻医问药,父母的接纳和关爱,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试想一下,孩子鼓足勇气求救,却被说矫情或者直视时,那种不被接纳的痛苦,无疑是雪上加霜。
相反,那些被父母呵护的孩子,即使身处低谷,也会想办法走出。
因为在深渊之外,他们知道始终有人守护。
不管让孩子远离抑郁,还是走出抑郁,父母的作用都至关重要。
这也要求着我们作为父母,调整自己的认知和心态,跟上孩子的需求。
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