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骨头“脆不脆”?——骨质疏松诊断全攻略

邓海鸥医生 发布于2025-02-26 11:48 阅读量163

本文由邓海鸥原创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骨头脆不脆”这件事。骨质疏松就像骨头的“隐形杀手”,悄咪咪偷走你的骨量,直到某天轻轻一摔就骨折。怎么知道自己中招了?别慌,科学诊断来帮忙! 

1. 骨密度检查:给骨头做个“体检”

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是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简称DXA)。注意,街边小广告的“超声骨密度”只能筛查,不能确诊!检查部位通常是腰椎(2~4或1~4)和髋关节。检查适用人群为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年轻人可别来瞎掺和。报告上的T值很重要: 

- T值≥-1:恭喜,骨头很硬朗! 

- -2.5<T值<-1:骨量减少,骨头进入“亚健康”状态。 

- T值≤-2.5:确诊骨质疏松,骨头急需“抢救”! 

2. 仪器差异?别被数字忽悠! 

不同品牌机器测出的T值可能不同(比如GE和Hologic),就像用不同体重秤称体重,结果可能差几斤!所以报告上必须注明仪器型号,还要看操作误差是否合格(变异系数<1.5%)。 

3. 特殊人群注意“打折”规则

- 体重≤40kg或身高≤150cm的朋友,T值要再减1SD(相当于小骨架和巨人比了,参照物找错了,如果参照美国人峰值骨,T值还要减去0.8SD)。 

- 年轻人(<50岁男性或未绝经女性)看Z值,Z≤-2.5SD加强白天户外锻炼,均衡饮食,追上骨头“学霸”,没问题。 

4. 脆性骨折:骨头的“报警信号”

如果打个喷嚏就骨折,或者弯腰捡东西腰椎断了,这叫“脆性骨折”!出现这种情况,别犹豫,赶紧找医生! 

总结:骨质疏松诊断就像查成绩单,T值越低,骨头越“不及格”。但别慌,早发现早治疗,骨头还能逆袭!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