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旁肌肌电图研究

汪青春医生 发布于2024-04-07 12:03 阅读量166

本文由汪青春原创

摘要 目的:对比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脊旁肌肌电指标的差异,探讨肌电图检查在协助评价AS治疗效果中的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测定3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L1和L4水平脊旁肌肌电指标,记录小用力收缩时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波幅。同时检测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疼痛和疲劳评分,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旁肌肌电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异常(P<0.01),呈短时限、低波幅表现;肌电指标与腰部活动功能、疼痛呈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肌电图检查能较好反映腰部肌肉状态及脊柱活动功能,可作为评价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脊旁肌;肌电图;评价

Electromyographic studies of paraspinal muscle in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YE Yong-guang, WANG Qing-chun, PAN Jing-xia, KANG Fu, XIE Qiu-pi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paraspinal muscle activity as measured by electromyography(EMG) of patient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 and healthy volunteer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EMG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n patients with AS. Methods: EMG was undertaken at the L1 and L4 levels in 32 patients with AS, and 32 healthy volunteers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Record the average latitude of electric potential and the amplitude of hump of 20 motor unit in each muscle when contracted with little strength. And also measured the finger-floor distance, pulvinar-wall distance, Schober test results, level of fatigue and pain. Results: EMG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patients with AS than in the controls(P<0.01).The shorten of latitude and decline of amplitude appeared in the EMG of the AS group after contraction with little strength. It was found that EMG activity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he Schober test results and the level of pain(P<0.01). Conclusion:EMG can effectively reflect paraspinal muscle activity and spinal mobility, what could be an effective way to evaluat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n patients with AS.

Key word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paraspinal muscle; electromyography; evaluation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骨突、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1]。AS患者疼痛和进展性的关节活动度降低、关节畸形、脊柱强直等病理改变均可影响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2]。目前,AS尚无根治的治疗方法,但是患者如能及时得到治疗是可以控制症状并改善预后的,AS治疗的重要方法是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3,4]。目前对AS的治疗效果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国际通用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表来计算患者的病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然而,

BASFI评分表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可信度不高。如何客观评价AS的治疗效果,有待研

究。据此,我们应用肌电图仪检测AS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脊旁肌肌电指标,并与腰部活动度

进行相关性研究,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评价AS治疗效果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受检对象

1.1.1 病例组 AS患者32例(以下简称病例组)来自南方医院中医正骨科与风湿病科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的门诊和住院病人,男27例,女5例,年龄18~53岁,平均(35.97±10.30)岁;病程1.5~25年,平均(11.78±8.38)年。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为:年龄<16岁或>60岁的患者;妊娠哺乳期的女性患者;有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晚期关节严重畸形、残废患者;影像学显示脊柱关节已融合者。

1.1.2 对照组 健康成人32例,男29例、女3例,年龄20~51岁,平均(33.50±9.92)岁。均为我校在校学生或医院工作人员,经体检排除有强直性脊柱炎及上述疾病。两组受检对象平均年龄及性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肌电图检查方法 在室温25℃的屏蔽室,采用美国产Nicolet Viking Ⅳ肌电图仪,用同心圆针电极对所有受试者行脊旁肌肌电图检测。检测步骤:①受试者俯卧位,腹部垫一薄枕。在腰部标记出L1、L4棘突位置,以旁开中线2cm为肌电图检查进针点。②针电极消毒后,垂直进针,观察指标为肌肉轻用力收缩时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波幅。

1.2.2其它项目检测方法

枕墙距:患者直立,背靠与墙,记录枕骨隆突距墙壁的垂直距离,正常为0。

指地距:患者直立,双脚并拢,双侧下肢保持直立后向前弯腰双手中指尽量触地,记录左右手中指离地的距离,取平均值。

腰椎屈曲:通过矢状面的Schober试验[5]的测定法,在直立位时腰骶交界处作一标志,然后在此标记中线上10cm和其下5cm各作一标志,让患者最大限度向前弯腰,正常时腰椎运动两点之间距离增加至少5cm。

疼痛和疲劳:采用视觉模拟尺评分法[6](VAS)评估患者的疼痛和疲劳程度。

1.2.3 腰部活动度分级:根据脊柱功能状态分期标准[7], Schober试验≥5cm为腰部活动正常; Schober试验介于(4~5)cm为腰部活动轻度受限; Schober试验<4cm为腰部活动重度受限。

1.2.4 肌电图异常标准[8]:平均时限<正常对照组20%为缩短、≥正常对照组20%为增宽;波幅<正常对照组均值的45%为降低、 ≥正常对照组均值的45%为升高。

1.2.5 统计方法 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中,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非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选用Spearman相关系数。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包,P值取0.05。

表1 病例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检测值 (x ±s)

检查项目 病例组 对照组

L1时限(ms) 7.15±0.64* 9.98±0.87

L1波幅(mv) 456.34±55.07* 872.16±90.37

L4时限(ms) 7.30±0.55* 10.39±1.15

L4波幅(mv) 438.63±40.00* 830.63±108.15

枕墙距(cm) 2.40±1.41* 0

指地距(cm) 22.24±4.02* 8.78±4.30

Schober试验(cm) 3.96±0.75* 5.44±0.43

疲劳 6.23±0.98* 3.14±1.38

疼痛 5.69±0.80* 2.13±1.40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表2 AS患者肌电指标与各项检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 L4时限 Schober试验 疲劳 疼痛

L1时限 0.59** 0.66** -0.43 * -0.61**

L4时限 - 0.60** -0.37* -0.54**

Schober试验 - -0.37* -0.49**

疲劳 - 0.70**

疼痛 -

注:各项检测值与肌电指标相关性比较,* P<0.05,** P<0.01

表3 不同脊柱功能状态的肌电指标

分组 例数 L1时限 L1波幅 L4时限 L4波幅

轻度受限 15 7.50±0.45 470.00±37.60 7.52±0.57 448.13±38.44

重度受限 17 6.84±0.62** 423.65±118.06 7.10±0.46* 430.24±40.59

注:与轻度受限组比较, * P<0.05,** P<0.01

2 结果

2.1 AS患者脊旁肌肌电图变化 AS患者脊旁肌肌电活动明显低于健康人,呈短时限、低波幅表现,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AS患者脊柱活动与健康人比较明显受限,反映腰椎屈曲度的Schober试验、枕墙距、指地距以及疲劳、疼痛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部位L1、L4之间肌电指标无差异,P>0.05。

2.2 AS患者腰部活动度下降的相关因素 AS患者疼痛和脊旁肌肌电指标与脊柱活动功能明显相关,P<0.01,见表2。平均时限与腰部活动度(Schober试验)成正相关关系(r﹦0.66 at the L1 level; r﹦0.60 at the L4 level)。腰部活动度与疼痛成负相关关系(r﹦-0.4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疲劳与疼痛、腰部活动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2.3 不同腰部活动度的患者其肌电表现也不同,腰部活动重度受限患者与轻度受限患者平均时限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波幅无明显差异,见表3。

3 讨论

肌电图检查是测定神经和肌肉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生物电位活动,借以判定神经和肌肉功能状态的一种电生理检查技术[9],在评价肌肉功能状态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反映肌肉受损情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局部性特点。它能直接提供肌肉的电学信息,反应有关肌肉收缩的协调性、肌肉的疼痛、以及肌肉的无力,以判明病变的程度与预后。

本研究对32例AS患者行脊旁肌肌电图检测,3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AS患者中L1水平肌电图检查有27例(占84%)表现为为平均时限缩短、24例(占75%)为波幅降低;L4水平有28例(占88%)为时限短缩、22例(占69%)为波幅降低,肌电图检查提示AS患者腰背肌有肌原性损害。检查中还发现疼痛和棘旁肌肌电指标与脊柱活动功能明显相关,说明AS患者出现疼痛和脊柱功能活动受限时脊旁肌肌电指标发生改变。在有关腰背痛患者背伸肌的肌电图研究中表明,患者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时可出现背部伸肌群肌电节律的改变和肌肉激活模式的变化[10,11]。AS患者中腰背部肌肉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病理改变。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患者腰部活动度下降的原因可能为疼痛和腰部肌肉的病变。疼痛可不同程度地限制腰部肌肉的活动强度和范围,患者因疼痛而惧动造成肌肉萎缩和功能退化,导致脊柱关节活动度下降;而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又可直接影响腰部脊柱的结构稳定性,造成椎间小关节及其周围韧带组织和椎间盘损伤,从而加重疼痛,进一步导致腰部活动度的下降,形成恶性循环[12,13]。如果能够通过对局部软组织、疼痛的治疗,打断恶性循环,阻止病情发展,是否会改善肌肉的激活模式,恢复相应的肌电节律。王福根等[14]的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他们应用银质针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所致的痛性肌痉挛和椎管外腰部软组织损害的疾病,结果发现治疗前患者肌电图检查为短时限的肌原性损害,通过银质针对腰部肌肉的松解,治疗后患者运动单位平均时限恢复了正常。那么临床上我们对AS患者脊柱旁软组织的松解(如银质针)治疗后,是否同样可以使肌肉异常的肌电改变恢复正常,这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腰部活动度与脊旁肌肌电指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腰部活动受限程度越严重其脊旁肌肌电表现就越异常,说明肌电指标可以对腰部活动度做出评价。由于AS病变可累及整个脊柱旁软组织,而本研究仅对L1、L4两个水平的脊旁肌进行了检测,其结果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这也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

可见,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更全面了解AS病变的特点,能够反映病变程度,可以作为AS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