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贴士

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 2016-04-13
已阅读 2155

1. 女性长期使用避孕药或导致血脂异常:

        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发现,女性口服避孕药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则取决于口服避孕药中所含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例。

        专家指出,口服避孕药是一种由雌激素和孕激素按不同比例组成的人工合成的甾体激素制剂。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而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则取决于口服避孕药中所含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例。

 

2. 便秘用药讲究多:

        当便秘反复发作,应先请医生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然后正确选用泻药治疗。

        首先,应选用微生态制剂。

        其次,可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内服缓泻剂。

        单纯性便秘患者可选用麻仁丸和乳果糖。麻仁丸属润通便药,每天1-2次,每次6克。乳果糖通便温和,便秘时的头两天每天服2-3次,每次10-20克,以后每日1次,每次7-10克。但要注意,糖尿病患者禁用。

        老年高血压、心衰的便秘患者,除了麻仁丸、乳果糖外,还可选用缓泻剂。如液状石蜡,常用量为10-20毫升,用药后6-8小时出现效果,宜睡前服用,但不宜长期服用。糖尿病伴便秘的患者可选用西沙比利,其可加速胃、肠蠕动,该药禁止与酮康唑、伊曲康唑、红霉素等药同服。

        便秘者也可选用润滑肠道的各种栓剂,如开塞露、甘油栓等外用肛门栓剂。在便秘时,塞一支开塞露,可使大便软化排出。

        在使用泻药通便时,还必须注意:

      1、长期使用某一种泻药,可造成对泻药的依赖,因此,使用泻药最好通便后即停。

      2、便秘患者避免使用具有抑制肠道蠕动、收敛、消化道括约肌痉挛的药物,如镇静剂、阿托品、普鲁本辛等解痉挛药及含铝、钙的制剂。

      3、长期用液体石蜡来缓泻。此药只可作为临时通便措施,偶尔服用。

        总之,便秘患者应正确选用泻药,结合平时调整饮食结构,加强活动,按摩腹部,保持心情舒畅,定时排便,养成其规律性。只要这样,必会收到良好地治疗效果。

 

3. 开水增加阿莫西林致敏性:

        小张扁桃体发炎,就在抽屉里找了母亲曾经服用过的阿莫西林颗粒,用开水冲服。没想到,服用后小张先是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接着又发生头晕眼花、四肢麻木的现象。小张马上赶到附近的医院诊治,医生诊断其为阿莫西林过敏。

        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既有注射剂也有口服制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管感染及软组织感染等的治疗。阿莫西林属于青霉素类药物,作为口服制剂的阿莫西林颗粒,也会产生类似青霉素的过敏症状,服用方法不当,更加容易引起过敏反应。阿莫西林制剂中的高分子杂质是引发临床速发型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它在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均易产生。而且,随着聚合度的增大,其引发过敏反应的能力也会增强。

        研究表明,阿莫西林高聚物的形成与温度有关。在高温条件下很容易产生致过敏的高聚物,一般60℃可以作为其临界温度值。所以,阿莫西林颗粒不宜用开水,最好是用凉开水冲服。小张用开水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显然增加了致敏的危险性。

 

4. 服用痢特灵应避开这些饮食:

        痢特灵是治疗痢疾、肠炎的常用药,因其还具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又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溃疡的辅助治疗。但是在服用它时,饮食、用药均要有所禁忌。

        痢特灵为呋喃类合成抗生素,口服吸收较少,被吸收的药物经尿排泄,大部分药物在肠道中起作用,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在产生抗菌作用的同时,还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单胺氧化酶是人体肝脏中的一种生物酶,它对酪胺、多巴胺等单胺类所含的有毒物质具有解毒作用。口服被吸收的痢特灵,经人体内生物转化,产生2-羟乙胺,能抑制心、肝、脑等组织内的单胺氧化酶的生物活性,使这些组织内的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免遭灭活而含量升高,由此产生一系列拟肾上腺素样反应。

        在服用痢特灵期间,可使苯丙胺、苯福林、麻黄素的作用加强2~3倍;当同时食用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肉、奶酪、鱼类、豆类、发酵食物、啤酒、巧克力以及扁豆、菠萝、香蕉、茶水时,可使单胺类得不到及时处理,蓄积在体内引起血压聚升。

        另外,痢特灵及其代谢产物也有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使乙醇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降解受阻,使乙醛不能再继续氧化分解,导致体内乙醛蓄积中毒。病人在服用痢特灵期间若同时饮酒,可出现面部潮红、心动过速、腹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双硫酶样反应。

        因此,为了确保用药安全,服用痢特灵时必须禁酒和避免应用含乙醇的药物及饮料,及富含酪胺的食物,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更须注意。

 

5. 服用补血药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其他药物对补血药的影响:患者在服用含铁类补血药时,倘若同时服用适量的维生素C,则可提高铁的吸收率。反之,如果同时服用抗酸药,如甲氰咪呱、丙谷胺、阿托品、胃疡平等;碱性药物如小苏打、胃舒平、氨茶碱、氢氧化铝、鞣酸蛋白等,则会影响铁的吸收,从而可以降低治疗效果。此外,四环素类药物也不宜与含铁补血药合用。

        其次要适当注意饮食:患者在服用含铁类补血药物期间,适当摄取高蛋白、酸性食物与饮料可促进铁的吸收;而多吃高脂肪食物则适得其反。茶叶和咖啡中含有鞣酸,可使铁的吸收率下降;牛奶中含有乳铁蛋白,可与肠道内的铁结合,从而也可降低铁的吸收率。

 

6. 润喉片不可滥用:

        润喉片是临床上常用的口腔、咽喉消炎药物,它具有清火解毒、消炎杀菌、生津止渴、润喉止痛、利咽祛腐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咽喉炎、扁桃体炎、声音嘶哑及口臭等,并以其显效快、经济方便而被病人所青睐。

        但是不少人就此以为它是有益无害的,只要咽喉稍有不适,甚至口渴也含服润喉片,殊不知,这样滥用润喉片对健康不利。因为有的润喉片含有碘分子。碘分子活性大,杀菌力强,对细菌繁殖体、芽胞和真菌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同时它对口腔刺激性也很大,不可长期含服。有碘过敏史或孕妇、哺乳期的妇女均在禁服之列。

        此外,含碘润喉片不能与含朱砂的药物同用,因为朱砂中的主要成分汞能与碘结合形成有毒的汞盐沉淀,这种毒物可导致赤痢样的药物性肠炎。如果咽喉部并无明显炎症而滥用润喉片,将会抑制口腔及咽喉内正常菌群的

 

7. 小孩用药减半就OK吗?

        目前对儿童感冒的用药往往是不合理的,要么是治疗过度,往往抗菌的、抗病毒的、缓解症状的药全用上。要么是擅自用药,有些人想当然把儿童当作缩小的成人来确定剂量,认为按照成人的剂量‘减半用药’就是安全的。这些做法都不妥当。现在需要的是加强管理,而不是不能用感冒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曹照龙教授说。

        儿童感冒用药常常过度,曹照龙建议,应严格和特别制定儿童使用药品的包装。比如,剂量刻度的准确性、组成成分的表明提醒等。曹照龙说,管理部门应从注册源头开始,管好儿童药品,加强说明书内容编写,给医生和患者一个详细的用药说明。

      1、不要给儿童服用标签上注明只适用于成人的药品。

      2、如果对儿童服用感冒咳嗽药有任何疑问,请咨询医生。

      3、选择具有儿童防护包装的OTC感冒咳嗽药。每次用完后,保证盖好瓶盖并放置到儿童看不到和够不着的地方。

      4、查看药品标签上注明的活性成分。感冒咳嗽药通常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抗组胺药、减充血药、镇咳药、祛痰药、解热镇痛药)。

      5、给儿童服用一种以上药品时需要特别注意。给儿童同时服用一种以上药品时,务必保证这些药品不具有同种活性成分。如果给儿童服用了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分的两种药物,儿童将吸收过多的活性成分而损害健康。

      6、严格按照药品标签用药。超剂量使用或误用此类药品将导致严重的甚至致命的有害反应,如心跳加快、嗜睡、呼吸抑制、癫痫发作等。

      7、使用药品自带的量具或专用药品量具。给儿童服药时不要使用普通的勺子来量取药品,因为这些勺子规格不同,不能准确称量。

      8、.要明确OTC感冒咳嗽药并不能治愈疾病。这些药品只能用来减缓和控制某些症状,如流涕、充血、发热、疼痛等,而并不能缩短痛程。

 

8. 有些药物怕你“吃醋”

        《本草纲目》中称,醋又名酢,消痛肿,散水气,杀邪毒,调诸药。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醋含有蛋白质、多种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还有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C等,具有助消化、增食欲、活血化瘀等功能,对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也有一定作用。在烹调时,适当加点醋,可更加美味可口,同时还能促进食物中的锌、铜、铬等微量元素的溶解和吸收。醋确有消毒杀菌作用,在室内蒸醋,可以预防流感、流脑。

        如此说来,大量喝醋就有利无害吗?非也。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醋中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大量喝醋会影响人体内的酸碱平衡,并突然增加胃肠道的酸度,进而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甚至会损害胃黏膜,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痛等症状,有的还会引发急性胃炎。原有浅表性胃炎的人喝醋,会使症状加重;有溃疡病的人喝醋,可诱使溃疡发作。

        另外,醋的酸碱值在7.0以下,它与碱性及中性药物同服时,可使酸碱中和,药物失效。醋亦不宜与磺胺类药物同服,这类药物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降低,可以在尿路中形成磺胺结晶,产生尿闭(即膀肌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尿)和血尿。

 

9. 药物过敏马上多喝水:

        药品对人的机体来说是个外源性物质,一旦与人体不相融,就会导致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式有很多,轻的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严重的出现哮喘、紫癜、过敏性休克,不仅可能损伤肝脏、肾脏及大脑等器官,还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局部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会危及生命。

        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以好转。但也有时候,仅停药是不够的。药物过敏时,患者首先应该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要留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服用抗组织胺、收缩血管的药物,或注射皮质激素等。最好是一出现过敏就去医院,避免情况恶化。

 

10.忘了服药 补药有章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忘了服药的经验,那么忘了服药之后有什么补救办法呢?

一、多数药物漏服不必补

        专家介绍,对于大多数药物而言,发生漏服药物后,如果不是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都可以马上按量补服药物,如果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就不必补服,只能少服一次,接着按原来方案服药。

二、特殊药的补服有章法

        糖皮质激素药物:如果按隔日一次服药,在服药当日发现漏服应立即补服,在次日发现漏服也应立即补服,并及时调整方案,服药时间顺延。如果按每日一次服药,在发现漏服后应立即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如果按每日2~3次服药,在发现漏服后应立即按量补服,若在下次服药时才发现漏服,此次应服加倍剂量,此后仍按原来规定时间服药。

        治疗帕金森氏病药物:漏服后应立即补服,但如果发现漏服药物时距离下次服药时间不足两小时,可不必补服,只能少服一次。

        抗精神病药物:如果按每日一次服药,发现漏服后应立即补服。除非是已到下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也不可加倍服药。若每日多次服药,在超过规定时间1小时以内可按量补服,1小时以上就不可补服,接着按原来规定时间服药。

        抗生素类药物:要尽量做到定时定量服药,发现漏服时应立即补服。如果已接近下一次服药时间,则不必补服,然后按原来规定的时间服药。

        抗甲状腺药物:如甲硫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在发现漏服后,应立即补服。如果已到下一次服药时间,为保证疗效需要加倍服药。此类情况比较特殊,需要患者注意。

三、不能“上次漏掉下次补”

        无论什么药物,发现漏服后,一般不可在下一次服药时加倍剂量服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那些安全剂量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苯妥英钠、氨茶碱等,加倍剂量服用,可导致严重中毒。此外,还有些药物,加倍服用后药效也会成倍增加,药效过强会引发严重后果。例如降压药物和降糖药物,就会导致危险的低血压或低血糖。

 

11.感冒时慎服感冒药:

        身体抵抗力强的人,不管患普通感冒还是流感,一般可不经任何药物治疗,7天左右自愈,但婴幼儿、老年人及体弱者,常会因感冒而诱发或加重某些疾病。为了缩短病情,减轻患者痛苦,合理选用必要的抗感冒药是正确的。

        目前感冒药虽种类繁多,但并无特效成分。其配方都是针对感冒的各种症状设计的,所含成分不外乎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收缩血管药,如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等;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镇咳药,如氢溴酸右美沙芬、氯哌斯汀等;抗震颤麻痹药,如金刚烷胺等;中药成分,如人工牛黄等。

        上述药物虽已不含盐酸苯丙醇胺(PPA),也并非绝对安全。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目前常用的感冒药使用不当可出现以下毒副反应:

      1、长期滥用含有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双氯芬酸钠的感冒药可因药物积蓄而导致头痛眩晕、视力模糊、胃肠道出血、脱水、血压下降、昏迷,乃至危及生命。

      2.服用含有大剂量咖啡因时,可引起惊厥。咖啡因在刺激兴奋期过后,紧接着会出现行为和精神抑制,昏昏沉沉,如果是驾驶员则易发生事故。

      3.服用含有双氯灭痛的感冒通可出现一过性血尿。

      4.服用含有金刚烷胺的药物可出现多动、抑郁、失眠、幻觉等。

      5.还有报道速效伤风胶囊是胎儿致畸的重要因素。

 

12.吃药时别急着喝牛奶

        服用下列药物时,与服牛奶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更不宜同服牛奶:

        抗生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等,因该类药物与牛奶中的钙离子在肠道形成络合物,大大减少其吸收,降低疗效,甚至完全失效。

        降压药:严重高血压病人在使用优降宁等降压药时,同时喝牛奶或奶制品,可能引起血压骤升,重者会使血压持续升高,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

        强心药: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治疗时,又喝大量牛奶,容易产生中毒反应,甚至发生意外,因为牛奶中所含的钙能增强心甙(洋地黄、地高辛)的毒性。

        含铁药物:缺铁性贫血是妇女、儿童的常见病。牛奶中的钙离子可与铁剂在十二指肠吸收部位发生竞争,使铁剂吸收减少,降低其疗效,故有些病人即使长期服用铁剂也不奏效,就是同服牛奶所致。

        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病患者在服抗精神病药物,或佝偻病患儿在服钙粉或钙片时,同时喝牛奶,吃母奶、酸奶、奶酪,都会使药物疗效降低。

        另外,牛奶本身含钙,用来送药片或其它药物,很容易令肠胃出现钙化物,导致药力失效,严重者更会生成胆结石、肾结石。所以,应尽可能不用牛奶送服药物,婴儿在服药后也应隔一段时间再吃母乳。

 

13.解热镇痛药服用有“限制”:

        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常用的药物,平时我们在药店中可发现其是作为非处方药放在柜台上销售的。作为非处方药使用的解热镇痛药属于对症治疗。发挥镇痛作用时其镇痛部位主要在外周,所应用范围限于缓解轻、中度疼痛,仅对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钝痛有镇痛作用,而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疼痛则几乎无效。

        应当指出的是,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疼痛本身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提醒人们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一般解热镇痛药只能短暂使用,以缓解或终止疼痛,但疼痛的病因必须加以重视和治疗,如果服用解热镇痛药3日后症状未缓解或消失,则说明病情较重。必须去医院向医生咨询,查找病因,以免贻误病情。

        解热镇痛药是在“限适应症、限剂量、限疗程”的规定下才作非处方药使用的,其作为非处方药是以解热或镇痛为目的,仅限于口服与外用。而且本类药品除解热镇痛作用外,大多数还有不同程度的抗炎、抗风湿作用,但非处方药的应用不涉及这些作用,以保证消费者用药的安全。

 

14.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21世纪是抗生素泛滥的时代,在使用抗生素消除炎症时,一定要遵从临床医生的诊断,以保证对症下药。

        有关专家曾遇到过这样两个病例:一位20岁的女青年因感冒咽喉发炎,当地医院用各种高档抗生素治疗不仅不见好转,患者体温反升高到40℃且持续不退,进而出现意识模糊,浑身起满皮疹,被急送304医院抢救,经检查诊断为“滥用抗生素引发的药物热”。专家只给该女青年输了一些葡萄糖即使其康复出院。还有一位支气管哮喘男性患者在一家医院使用大剂量的广谱抗生素和激素,引发肺部毛霉菌感染。送304医院后,医生给他停用广谱抗生素,减少激素,并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真菌药,也很快痊愈。

        专家认为,目前,临床使用抗生素存在不少误区。许多人包括相当部分的医生将抗生素等同于消炎药,误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一切炎症。实际上抗生素仅适用于由细菌引起的炎症,而对病毒性感冒或哮喘病人的变态反应性炎症等由病毒引起的炎症没有效。如果对过敏性炎症等非病原菌感染所引起的无菌性炎症也采用抗生素治疗,药物进入体内后就会敌我不分,滥杀无辜,压抑和杀灭人体内有益的菌群,引起菌群失调,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专家还指出,使用抗生素的过程就是培养耐药菌的过程,不当使用抗生素会使耐药菌繁殖成人体优势菌群,引起贮菌库定植抵抗力的下降和耐药菌株异位迁移,造成内源性感染,招致其他疾病的发生。他提醒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的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15.切莫乱用退热药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也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解热退热药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暂时降低,但不能消除病因。或者当药物作用消失后,发热又会出现;或者还会因用解热药扰乱了发热的规律,出现假象,造成误诊,影响正确治疗,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在发热原因未弄清楚之前,乱用解热退热药有如下危害:

        一是掩盖病情,贻误治疗,特别是有流行性出血热的地方,似感冒发热的病人千万不要用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药物发汗退热。因为出血热要早发现,早治病,应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退烧药后,出现暂时假象,延误了抢救治疗时间,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死亡。

        二是解热药一般是通过皮肤血管扩张、出汗等散热方式来恢复体温正常的,若用量大、或病人体弱,会使出汗过多,体温骤降,血管扩张,出血不止,致使病人发生虚脱危及生命。特别是新生儿发热时,严禁给小儿退热片或阿司匹林等退热药。这类药能引起新生儿青紫、发绀、贫血,以及便血、吐血、肚脐出血,甚至脑内出血,如不及时抢救会造成死亡。

        一部分解热药还有过敏反应等不良作用,应用这类药物会引起不少的麻烦。因此,一般发热也无须用解热药,只有当病人体温超过39℃以上,或因高热发生昏迷、抽风等症状,或病人发热虽不甚高,但有头痛、失眠、精神兴奋等症状,而妨碍病人休息或影响治疗时,方可使用解热药。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