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 2256

病因描述:


(一)1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 

    2、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毒性物质和饮食因素;

    3、自身免疫性因素。


(二)2型糖尿病

    1、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

    3、葡萄糖毒性和脂毒性;

    4、自然史。


(三)妊娠糖尿病

    1激素异常; 

    2、遗传基础;

    3、肥胖症。


症状描述:


        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 1、多尿 2、多饮 3、多食 4、体重减轻 可有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表现。


检查:


    ①  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但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②  尿酮体测定。

    ③血浆葡萄糖(血糖)测定: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

    ④  糖化血红蛋白A1c和糖化血浆蛋白测定。

    ⑤  葡萄糖耐量试验。

    ⑥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判定胰岛功能。

    ⑦  脂质组分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测定:作为判断病情控制情况及饮食和调脂治疗的依据。

    ⑧  自身免疫抗体测定:帮助诊断。


诊断与诊别:


诊断:

    1、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

    2、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或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126mg/dl)(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无任何热量摄入);或OGTT试验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需重复一次确认,诊断才成立。


鉴别:

        本病需与继发性糖尿病、黎明现象和低血糖后高血糖现象鉴别。


预防:


        糖尿病的预防,注重三级预防。如果预防及时、合理和牢固,大部分糖尿病是有可能预防或控制的。


(一)一级预防:

        避免糖尿病发生。

     1、合的理饮食和生活方式。热量过度摄入、肥胖、缺少运动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饮食配伍。

     2、对体重进行定期监测,维持正常体重,坚持运动。 3、要戒烟和少饮酒,并杜绝一切不良生活习惯。


(二)二级预防:

        及早检查并有效治疗糖尿病。 定期检测血糖。还要定期测定血脂、血压、心电图,这些都是血糖控制的间接指标。


(三)三级预防:

        延缓和(或)防治糖尿病合并症。


并发症:


    1、糖尿病视网膜病(DRP);

    2、糖尿病肾病;

    3、糖尿病神经病变;

    4、糖尿病皮肤病变;

    5、糖尿病合并感染。


治疗:


(一)糖尿病教育。


(二)饮食治疗:

        制定每日总热量、营养素热量分配、制定食谱。


(三)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能够协助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四)口服降糖药治疗:

        磺脲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非SU促胰岛素分泌剂。


(五)胰岛素治疗:

        所有1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应接受胰岛素治疗,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要求终生胰岛素治疗。


(六)胰腺和胰岛细胞移植。

扫码关注,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