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在家自测的血压会偏低?
左臂和右臂的数值为何不一样?
到底该以左侧还是右侧为准?
有这些疑问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测血压这件事儿看似简单,其实门道不少,规律、正确地监测,对高血压防治极为重要。
权威指南是这样推荐的
理论上,距离源头较近的一侧应当压力更大,就像距离水源最近的水龙头内总是压力最大、出水最快。
人体的右手肱动脉来自头臂干分支,左手肱动脉来自左锁骨下动脉,按照“水龙头出水”理论,右臂测量血压一定会高于左臂。因此,权威的《诊断学》给出的标准推荐是测右手手臂血压。
但也有医生对数百名患者的左右上臂血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大多数人的左上臂舒张压要稍高于右上臂。
从解剖学上看,血液从心脏到右肱动脉的距离,比到左肱动脉要远一点,因此,右上臂血压比左上臂低,似乎也合情合理。
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给出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推荐,第一次测量血压时,应测量双上肢的诊室血压,当两侧数值不一样时,选择血压较高的一侧上肢,作为日后测量的固定手臂。
总体来说,左右手臂的血压差异并不大,任何一个健康人的两上肢血压都可能存在5~10 毫米汞柱的差异;且即使不换手,同一侧上肢连续10次测下来,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比选择左右臂更关键的是,为保持测量的稳定性——
建议测血压前30分钟内不喝浓茶、咖啡,不吸烟、饮酒,也避免憋尿;
测量之前静坐5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找准位置,避免气囊太紧或太松,这样得出来的血压数值,才更具临床价值。
家庭自测血压6个要诀
很多人家里都有血压计,但不意味着人人都会测血压。设备、测量时间、测量体位等,都会影响血压值。在家测血压时,需要注意以下细节。
设备:首选上臂式
选对血压计是家庭自测血压的第一步,有3个关键点。
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最佳
上臂式血压计的优势在于,袖带压迫的是上臂的肱动脉,且量血压的胳膊处能轻易做到与右心房平行,而手腕式和手指式都很难做到。
袖带与气囊大小要合适
袖带太大或太小都可能影响准确性,如果给儿童、青少年或其他上臂过细者测量血压,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小袖带。
购买通过专业标准认证的血压计
如英国高血压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美国国家标准机构等机构的认证。
体位:最好坐着量
测血压时,无行动障碍者应坐着,最好选有靠背的椅子,在椅子上放松休息至少5分钟后再测。
测量的关键是,要将捆绑袖带的上臂放在桌子上,捆绑袖带处与心脏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两腿放松,自然落地。
需要提醒的是,在给卧床患者测血压时,要么让他们坐在床上,要么平躺着,不能半躺着。
时间:吃降压药前测
血压一般早上较高,晚上较低,早晚各测一回能对血压有较全面的了解。
早上测时,应选择在起床后30~60分钟,此时已上完厕所排空膀胱,简单活动后,人也从睡眠中逐渐清醒。晚上测时,建议在吃完饭、服完药,快入睡时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吃降压药前测,这样才能真实反映药物疗效,甚至比吃完药去医院测更准确。
频率:稳定后一周一次
不同的人需要检测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诊患者、正在调药或血压处于波动期的高血压患者,每天早晚各测一回血压,连续测5~7天即可,这能为医生调整方案提供帮助;
血压控制较平稳的患者,一周只需测量其中一天的早晚血压值;
健康人群一年测1~2次血压即可。
当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时,也建议增加测量次数,以便知道到底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引起的。
取值:后两次的平均数
一般建议,测血压时,每回测3次,每次间隔1~2分钟。由于第一次的血压值多数情况下偏高,建议去掉,取后两次的平均值。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活动较少,不存在“白大褂”高血压(在医生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现象等原因,在家自测血压的标准值应为135/85毫米汞柱,比诊室标准低5毫米汞柱。
家庭血压测量持续高于135/85毫米汞柱,提示有高血压。
记录:时间、脉搏别落下
一份好的血压记录,能让医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你的血压变化情况,并据此调整方案。现在部分电子血压计已有数据储存和打印功能,可直接打印测量结果。
如果没有该功能,建议大家将结果完整地记录在笔记本上。具体内容应包括:
测量日期和时间、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如果有特殊情况下(如头晕)的血压值,也应记录。下次就诊时,可提供给医生做参考。